诊断要点是:流行季节,地区和接触史;临床特征腮腺非化脓性肿大的特征;白细胞正常或稍增加,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一、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2~3周有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接触史或当地有本病流行。
二、临床诊断
剧烈头痛、嗜睡、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恶心呕吐、伴中上腹部疼痛与压痛,局部肌紧张;腮腺或其他唾液腺非化脓性肿胀;含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脑脊液呈非化脓性改变(与其他病毒性脑炎相似);睾丸肿痛(常为单侧)。如遇不典型的可疑病例,可按下述实验室检查方法进一步明确诊断。
三、实验室诊断
1、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后期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有并发症时白细胞计数可增高。
2、血清和尿淀粉酶测定 90%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有轻度和中度增高,有助诊断。淀粉酶增高程度往往与腮腺肿胀程度成正比。无腮腺肿大的脑膜炎患者,尿中淀粉酶也可升高。疑并发胰腺炎时除检测淀粉酶外,血清脂肪酶测定有助于明确诊断。
3、血清学检查
1、中和抗体试验低滴度如1:2提示特异免疫反应。中和抗体特异性强,但不作常规应用。
2、补体结合与血凝抑制试验早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测定补体结合及血凝抑制抗体,有显著增长者可确诊(效价4倍以上)。国外采用酶联免疫吸咐法及间接荧光免疫检测IgM抗体,可作早期诊断。
3、病毒分离早期患者可在唾液、尿、血、脑脊液中分离到病毒。
4、尿 肾脏受累时可出现尿蛋白、红白细胞等,甚至类似肾炎尿的改变。
四、鉴别诊断
(一)化脓性腮腺炎 常为一侧性,局部红肿压痛明显,肿块局限,腮腺剧烈疼痛及触痛,晚期有波动感,腮腺管口红肿可挤出脓液。分泌物涂片及培养可发现化脓菌。血象中白细胞总数和嗜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二)颈部及耳前淋巴结炎 肿大不以耳垂为中心,局限于颈部或耳前区,为核状体较硬,边缘清楚,压痛明显,表浅者可活动。可发现颈部或耳前区淋巴结相关组织有炎症,如咽峡炎、耳部疮疖等。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三)症状性腮腺肿大 在糖尿病、营养不良、慢性肝病中,某些药物如碘化物,羟保泰松、异丙基肾上腺素等可致腮腺肿大。其特点为:对称性,无肿痛感,触之较软,组织检查主要为脂肪变性。
(四)其它病毒所引起的腮腺炎如单纯疱疹病毒、副流感病毒3型、柯萨基病毒A组和B组、甲型流感病毒等均可引起腮腺炎。确诊需借助于血清学检查及病毒学分离。